在医院检查中,很多时候医生都会建议做病理检查,但很多病人在听到要做病理检查时,都会担心疾病是不是很严重、会不会变成癌症等,这些担忧和焦虑主要是因为患者对于病理检查认识不足而产生的。对此,下文将向大家普及病理检查知识,增加大家对病理检查的认识。
一、病理检查是什么?
病理,是指研究疾病的发病病因、机制以及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功能、形态结构的改变,对疾病本质进行阐述,以便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。病理检查是一种检查机体器官、组织以及细胞病理改变的形态的诊断方法,从人体的病变部位取出活体组织,制作病理切片,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和结构的异常状况,以此来诊断疾病。
病理检查主要包括组织学病理检查、细胞学病理检查和分子病理检查。组织学病理检查是指通过手术切取、腔镜钳取等方式获得组织,将其制作成切片,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,进行诊断;细胞学检查是指通过组织器官表面自然脱落或刮取,或使用细针穿刺获取组织细胞,将其制作成切片、涂片,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,明确病变性质;分子病理检查能够明确肿瘤分子基因改变,观察其情况,可辅助诊断与治疗。
二、为什么要做病理检查?
病理检查是判断肿瘤以及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,同时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重要性。除了为疾病定性外,病理检查还能够对肿瘤进行类型、分期等的具体描述。
以肺癌为例,不同癌变类型的治疗用药策略存在较大差异,当前使用基因检测和免疫组化对病变进行检查,能够为预测用药提供重要依据,尤其是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反应具有重要意义。
另外,病理检查也能够评定癌症肿瘤的发展程度,包括生长部位、转移情况、浸润程度等,也就是确定肿瘤的病理分期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,病理检查对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,能够提供有效的依据。
三、什么疾病需要进行病理检查?
病理检查多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,一般肿瘤诊断需要经历临床诊断、影像诊断、手术诊断、细胞病理学诊断、组织诊断五个步骤。它们的诊断可靠性依次递增,由此可以看出病理检查在肿瘤诊断中具有较强的可靠性。另外,一些非肿瘤疾病也需要病理检查来提供诊断依据,如结核、肾炎等疾病,可包括炎症、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增生改变。
总之,病理检查诊断作为确诊肿瘤的金标准,其准确率在当前是最高的,肿瘤疾病往往在通过病理检查后才能完全确诊,同时在后期也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。因此,病理检查在疾病诊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但需要注意的是,医生让做病理检查时,不一定意味着属于癌症病变,大家需要避免这一认知误区。
(郑州人民医院 闫琛)